自2020年7月1日起,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(中藥類除外)的商品飼料。此前已生產的商品飼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。 “飼料禁抗”已經成為國際畜牧業發展的必然趨勢,為治理保護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,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等問題,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飼料“禁抗”令(第194號公告),明確了嚴禁使用含促生類藥物飼料添加劑。
禁抗、替抗大勢所趨
目前,一些應當嚴格控制使用的獸藥,如獸用抗生素、鎮靜藥等,可以隨意購買。這種自由銷售狀態,導致養殖戶在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情況下,自行購買、不合理使用獸藥,給畜產品質量安全造成極大威脅。因此,亟待將獸藥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兩類進行管理,對安全性和使用風險程度較大的品種,實行處方管理,在執業獸醫指導下使用,減少獸藥的濫用,促進合理用藥,提高動物源性產品質量安全。另外,將獸藥按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,是當今各國普遍采用的管理制度,有利于促進我國獸藥管理模式與國際通行做法接軌。
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,藥物添加劑作為飼料添加劑已經開始應用于畜牧業生產,50多年來,畜產品從奢侈品成為廉價質優的日常食品,促生長類飼料藥物添加劑的功勞不可否認。
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抗生素的濫用也引發了種種問題,例如:藥物殘留、細菌耐藥性、環境污染等,所以在今天,飼料“禁抗”、藥物“限抗”已經是大勢所趨。